首页
> 开云「中国内陆」官方网站中心 > 媒体聚焦

《企业家日报》:永不停歇登“峰”路 ——记“中国兵器杰出工匠”、内蒙古一机集团高级技师于庆峰

发布时间:2022-03-22

  于庆峰,80后的齐鲁小哥,现为一机集团四分公司高级技师。2004年,刚毕业的于庆峰参加了全国第一届数控奥林匹克大赛内蒙古地区选拔赛,初出茅庐的他一举荣获内蒙古选拔赛第二名。自此,他便与数控结下了不解之缘。18年来,他在勇攀技能高峰的路上执着追求、勇毅前行,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从籍籍无名的素人成长为北疆工匠、中国兵器杰出工匠、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第六届感动内蒙古人物、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于庆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积蓄力量 超越自我

  在职业技术学院读书期间,于庆峰成绩名列前茅,工艺学、机械制图、材料学等课程让他兴致盎然,最喜欢的是数控和软件编程课程。校园里的软件编程课虽然只是入门引导,但他还是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机房反复练习,有时候为了多练习几次,他就偷偷混在其他班级学生中给自己加课。

  工作后,真正开始操作数控机床时,于庆峰才发现学校所学知识远远不够,他感觉压力倍增。他说:“编程并不难,但编好程却不容易,特别是遇到形状复杂、任务急的产品,保证产品质量难上加难。”为了迅速提升操作技能,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使劲儿学!”由于工作任务繁重,他只能利用生产空闲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午休时间研读加工案例解决方法,夜晚在机床上反复编程、调整产品加工参数、优化流程,一干就是两三个钟头。第二天再把自己的编程拿给师傅们看,从中找差距,不断优化改进。凭着日积月累的刻苦钻研,仅用了四个月就完成从简单编程到复杂编程再到自动编程的操作飞跃。

  磨砺之中 登“峰”跨越

  2006年,为保质保量完成国家重点工程任务,面对带有验证性质的加工、多项技术问题未解决,技能人员短缺,加工经验匮乏,实操能力薄弱等诸多考验,于庆峰主动请缨,开启第一台高性能数控加工中心,加工零件形状复杂,技术指标要求高,生产周期短,没有可借鉴的成熟加工经验的高难度产品——传动箱体。为尽快缩短加工周期,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研究图纸、定方案,查资料、编写加工程序。他把在数控技能大赛上学到的编程技巧,结合摸索出的加工程序规律,利用数学计算公式生成各种子程序,再用宏程序的格式将各种子程序连环套用,大大简化整体加工程序。这个加工方案很快通过技术部门论证,并得到实施推广,成功实现公司首件高精度传动箱体加工。

  于庆峰说,“技能比赛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锻炼,通过参加高标准比赛,拓宽了学习知识面,积累了很多加工经验。”在于庆峰的登“峰”经历中,自治区级各类技能比赛名列前茅,代表兵器工业集团赴美参加国际数控机床大赛,摘得银奖。

  独木难成林 众柱可擎天

  2013年3月,于庆峰成为数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2014 年底,以于庆峰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相继挂牌。工作室先后攻克某重型装备液压组件试验合格率低、加工效率低,提高重型设备液压组件合格率等技术难题,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3%,产品一次加工合格率由过去的68%左右提高到100%。

  于庆峰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完成13项创新项目,其中“无痕铣削操作法”和“基于零件特征快速定位操作法”围绕数控加工展开数控宏程序编程优势进行技能创新,在兵器工业集团和公司第五届创新大赛中分获二、三等奖。工作室签订师徒协议89份,授课2000余小时,在于庆峰的倾心培养下,一批批高技能人才走上了关重生产岗位,于庆峰从“一枝独秀”,带出了“满园春色”。

  18年时光倏忽而过,陪伴于庆峰的,依旧是厂房里一座座巨大的智能化数控设备,这些设备见证了他从一名数控“菜鸟”成长为身怀绝技的“高手”。作为工作室领军人物,他将以工匠精神攀登高峰,迎接数控领域更多挑战。

查看原文

关闭窗口
兵器工业集团7人入选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22-03-21
中工网:【身边的大国工匠】较劲毫厘——记中国兵器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十四分厂工具钳工周建民2022-03-18
一机集团荣获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第二十四批“管理进步示范企业”202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