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1907年-2004年),广东五华县人,中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31年7月到瑞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在中央红军成立的官田兵工厂中担任职工委员会委员长。后调任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国家企业部部长和军事工业委员会委员长,延安八路军印刷厂厂长、总后勤部军事工业处处长等职。
抗战胜利后,马文调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安航空学校第一政委、东北军区军事工业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南局计委军工局局长、中南局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南局国防工办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军委空军工程部政委、北京航空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中南局机械工业计划局局长、中南局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兼中南局国防工办主任、中南局视察室副主任等职。
官田兵工厂是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建立起来的。马文作为职工委员会委员长,坚持以身作则,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工人中威信很高。工厂经常开展劳动竞赛,工人往往不领额外报酬自觉加班加点,多次提前或超额完成任务。
马文为工厂创建和工人生产生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当时,工人政治觉悟很高,工作热情高涨,但生活待遇微薄,每月工资普遍在15-35元之间。1933 年初,6名熟悉车床操作的上海工人经地下党动员到厂增强技术力量。由于条件差,生活苦,工作紧张,加之认为工资待遇低(上海时言定每月工资60 元),以致工作消极,虽经多次教育,仍然我行我素。经刘少奇介绍,马文去当面请示毛主席关于“上海技术工人参加红军兵工厂工薪问题”的解决办法。按照毛主席教导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马文认真做6名工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这6名工人逐渐消除疑虑和抵触情绪,积极投身工作,向往进步,靠拢组织,还主动提出把工资减下来,与苏区其他工人享受一样待遇。过了三个月,有2人加入共产党,在一次募捐大会上,他们还主动把半年工资全部捐出慰劳红军。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兵工厂工人分三批突围北上长征。马文则奉命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直到1938年才辗转到达延安。
抗战胜利后,马文调任东北军区军事工业部,负责中南五省“三线”的军事工厂和建设,监管空、海军国防重要工程建设,为中南五省“三线”的军工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来源/中国兵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