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创新铸就强军梦——北化研究院集团庆阳化工科技兴企迈出坚实步伐 |
||
|
||
“十三五”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辽宁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集团公司科技工作部署,加快实施科教兴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盯世界科技前沿,瞄准军事重大需求,把科技创新作为破解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优化产品结构、转换增长方式的“第一动力”,坚持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牵引,以科技开放协同创新为平台,科技要素不断聚集,科技创新对企业扭亏脱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明显提升,2019年企业科技投入与产出双过亿,科技事业发展进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顶层设计推进科技工作提速 为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实施,庆阳化工统筹谋划,精准发力,着力搞好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积极构建集顶层设计、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开发、工艺开发为一体的科技开发体系,一批科技工作规划和措施相继出台,一批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相继实施。颁布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梳理了公司重点领域创新链条,制定了2030年科技发展谱图,基本明确了各阶段科技发展目标及技术发展逻辑关系。完成了科工局基础产品创新计划中一批专项建议书的编制,制定了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完善了工艺创新奖励制度,着手实施《鼓励各单位和员工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从创业辅导、资金资源、人员使用、奖励激励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释放蕴藏在职工中的创造潜能,提升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能力。同时,结合机构调整,不断修改完善科研管理体系相关制度,包括科研项目奖励制度、科技创新专项奖励制度等。最大限度发挥创新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助推科技创新“加速度”。 深化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针对企业长期存在的科技创新资源“小而散”、技术研究基础薄弱等问题和不足,庆阳化工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从机制上打破束缚科技创新藩篱。围绕提升科技创新效率,庆阳化工对科技管理资源进行整合,分离科研中心科研管理职能,与技术保障部对接,组建科研与技术管理部,负责公司重点科研项目管理、生产线工艺技术管理、原材料定额管理等,企业决策执行效率、资源配置效率稳步提高。树立“开放包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聚焦市场需求,瞄准行业高端,走出自我循环。跨域联姻,与兵器四院联合打造命运共同体,在行业内率先形成“小核心、大协作”“北科模式”,一批科技成果在庆阳化工实现工程化、产业化,保障了装备应用需求。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成立重点产品推广应用中心和创新与实践基地,与南京理工大学联合搭建产学研示范平台。同时庆阳化工与这些单位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共同进行技术攻关。通过科技创新资源的加速聚集,进一步释放出新动能,企业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经营研发模式、推动产品转型升级上迈出实质性步伐,在联合研发的基础上企业完成关键技术自我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科技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支撑。近年来,庆阳化工坚持人才优先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基础性人才引进机制,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出台《新员工引进管理办法》,瞄准重点领域,聚集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建立国家级“院士工作站”,邀请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和芮筱亭院士加盟,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企业现已形成一支由2名院士、10名行业专家、6名国务院政府特贴人员、4名集团公司科技带头人、3名辽宁省优秀专家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人才、2名辽阳市优秀专家及707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科技人才队伍。 丰硕成果推动扭亏脱困发展 在科技兴企旗帜下,庆阳化工科研人员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全力以赴抓重点项目研制,攀登科技高峰。牵头研制的重点专项3个研究成果在装备中得到应用,有效提升了装备效能。大力推进专项工程,6个研究成果为推动核心生产线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自主开展的重大项目研制中,有4个项目获得批复立项,获得国拨经费。进一步树牢了庆阳化工在行业“国家队”中的战略地位。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点科技成果,其中2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9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由“院士工作站”研发的“高渐增性制备工艺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新一代科研产品为代表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受到各方高度关注,推进企业重点产品技术水平由低端向高端转变。同时,庆阳化工完善科技成果推广机制,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在展示兵器科技实力竞标项目方面实现突破,3个项目竞标成功,2个项目竞标技术优势初步确立,科研成果累计增加产值5.2亿元。“十三五”以来累计申请专利134项,已授权47项,分别比“十二五”提高65%和125%。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科技创新的加速犹如源头活水,滋润、哺育着庆阳化工可持续发展的沃土,在科技兴企道路上,庆阳化工一定能够扭亏脱困,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胡国强 张高新) |
||
关闭窗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