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让计量“标尺”精准助力高质量发展 |
||
|
||
现代企业拥有先进的产品检测技术实力和精密测量仪器是产品质量保障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计量服务和创新管理体系作用,在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履职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综合技术实力和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量具“医生”,保障精准检测 对于企业,测量无处不在。生产中需要量具对产品尺寸的精准度进行把关,精准检测依赖于准确的测量手法,而这个前提是要有刻度精准的“标尺”。在生产现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并不直接与产品接触,每天打交道的对象是各种万用量具、专用量具、卡具等。看似默默无闻,但他们的工作却是确保测量器具精准的关键,被大家称为“量具的保障者”。 技术中心计量理化研究院长度计量室下设4个分室,每个分室由3~4人组成,其中三个鉴定站设立在生产现场,负责检测鉴定工作。“就在上周,我们都没有休息一天,每天对量具进行检测校准。”16号鉴定校准分室主任张宏梅告诉记者,进入8月份,为了配合防务事业部生产进度,站里的所有人员放弃高温假休息,工作量达到平时的2倍多。“目前,公司量具种类繁多,每月大概要检测2600件,全年近3万件。我们检测人员就相当于医生,只要车间需要,随叫随到,及时对计量器具进行检测,不让量具‘带病上岗’。”长度计量室主管张建国补充道。 计量工作就是一把标尺,保证精准使用是计量人的职责所在。多年来,长度计量室立足全方位服务军民品科研生产,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仅对加工产品的量具精准检测,同时进行检测方法的研究及标准的制定,为公司各型号产品的研制和重点工程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计量理化研究院院长乔永盛介绍说:“实际上,测得出、测得准一直是计量的重要使命。在计量定义中,以技术和量具精准可靠性才能保证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尺寸精度,如果产品测量不准确,就交不出合格产品,更谈不上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计量“智囊”,解决检测难题 “我觉得还需要再论证一下,现在首要问题还是检测的准确性。”此时发表意见的是公司科技带头人任少卿。近期,任少卿创新工作室承担了公司防务产品关重部件的两项技术基础科研项目。身为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他带领团队根据公司新技术、新产品精度要求,开发出提高新产品检测精度的量具。 任少卿创新工作室于2012年8月正式成立,主要解决公司内产品检测技术问题、制作产品专用仪器,是自治区行业内唯一一家创新工作室。今年,工作室承担了国防科工局计量科研项目1项,标准编制项目1项,公司技术基础科研项目2项,几个项目正按计划实施。 近年来,创新工作室成员立足岗位,深入生产一线,收集计量测试需求信息,充分发挥在几何量计量测试领域的优势,完成多个计量科研项目,解决了多项计量测试难题。申报专利10余项,已获得授权9项。其中,“钢管自动测量、喷标装置”等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种深孔定心装置”“全自动超声波厚度测量装置”等6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在攻克难关的同时,工作室更加注重对技术人才的培养,结合承担的基础科研项目,把科研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融为一体。工作室以导师带徒、技能演示等方式向青年人传授技艺,帮助他们掌握全新的检测理论和技术。“创新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计量检测瓶颈问题。工作室通过开展创新活动,让团队成员都能快速掌握新技术,我们会继续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任少卿说出了对创新的理解。 检测“提速”,打造信息化双翼 随着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趋于智能化的新时代,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也越发凸显。近年来,公司各产品板块的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升级,怎样提高检测服务,这与计量检测综合能力息息相关。计量理化研究院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认真履行责任,为产品快速测量精准发挥作用。 2017年2月,长度计量室实验室信息化平台正式上线。从量具委托开始,每个操作者在工作台上就能看到信息流,班组长也可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分配任务,使送检工作形成了标准化管理。16号鉴定校准分室主任张宏梅一边将检测完成的量具信息录入平台,一边向记者介绍:“过去,量具从人工送检、单据填写、再人工传递,效率非常低。单据填写和送检过程都无法监控,时常有错误发生。现在,我们彻底告别了人工台帐的历史,所有流程在电脑上全部完成,而且各层级管理者都能在电脑上对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如今,公司所有计量器具都已形成电子账簿,需要送检的计量器具会依据时间点提前提示,确保不延期、不漏检。各单位也可提前填写委托单,到期送检完成后,电子版证书报告直接发送委托方,方便快捷。理化检测研究院运行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动着公司计量检测管理向着智能化发展。(赵馨) |
||
关闭窗口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