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高感、易燃易爆是涉火产品的固有特性,安全风险大是行业固有属性。作为武器装备的威力之源、动力之源和风险之源,涉火装备事关科研生产人员生命安全,事关核心能力安全,事关国防现代化建设安全,筑牢安全基础、夯实安全基石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守安于心、践安于行,把安全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聚焦行业安全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以实现全生命周期本质安全为目标,兼顾解决现实亟需与谋求长远发展,强化标准引领,用好一个中心,抓好两大源头,聚力三个攻关,建强四支队伍,体系化推进科技兴安,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构建涉火行业安全发展新局面。
——强化标准引领。坚持科学制定标准,体系建设标准,严格执行标准。打造物料、工艺、技术、管理的标准群、数据库,做到既有工作标准,也能标准工作,充分利用标准化这一有力抓手,系统推动涉火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用好一个中心。以实现行业安全发展为使命,组建安全技术创新中心,以“物料点火机制、工艺过程刺激量、工艺安全评价、工艺安全应用”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围绕物料特性,体系开展致燃致爆机理、安全阈值、全寿命周期安全风险评估等研究,建立健全高危产品、高危工序安全特性数据库,指导工艺安全设计、工艺条件确定和工艺安全评价,提升制造本质安全水平。中心积极与企业共建工艺安全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为行业安全管理决策、安全体系规划、安全技术服务、安全培训等提供支撑。
——抓好两个源头。从物料和工艺两个方面入手,充分考虑并量化评价过程物料及产品加工、试验、使用、处置等过程的安全风险,提升产品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的本质安全性。一是强化过程物料及产品本征基础安全应用研究。重点加强物料全周期安全特性及防控研究,建立健全物料研究技术体系。同时,深化研究不敏感涉火产品致燃致爆机理、不敏感设计、易损性评价、安全使用边界等科学问题,建立健全不敏感技术体系,助推装备升级换代和本质安全性提升。二是强化产品及工艺安全评价。探索建立涉火产品和工艺安全检测评价运行新机制,形成涉火产品安全检测评价技术体系和安全评价标准体系,通过危险因素辨识、危害模式鉴别及破坏效应评估,建立以危险性分级为基础的安全检测评价技术体系,支撑涉火产品和工艺安全许用规制构建,确保产线风险可控在控。
——聚力三个攻关。一是推进人机隔离专项技术攻关。以“黑灯工厂”为最终目标,选取典型工序开展人机隔离技术研究,实现作业人员从前台转至幕后,逐步形成具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特征的工艺和设备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交钥匙工程”“安全工程”,加速危险作业场所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为行业能力建设提供创新范式。二是推进新工艺应用技术攻关。针对现行涉火产品制备工艺在制量大、人员参与度高、刺激量大、效率低等问题,大力推进柔性化、连续化等新型本质安全制备工艺技术攻关及应用,提高涉火行业工艺制造水平。三是推进智能管控技术应用攻关。以典型生产线高危工序为试点,融合智能化技术与涉火行业安全管理,加快物料状态失稳初期微弱信号快速侦测与控制、智能化管控等技术应用,对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健康管理,进行实时预警与管控,并推送至作业现场,实现从“人盯人防”向“事前预警,实时管控”的模式转变。结合高危产品、高危工序,开发虚拟现实培训方式,以三维模拟场景还原工艺现场实景,以线上虚拟操作取代线下考试培训,提升培训实效和人员安全素养。
——建强四支队伍。人是安全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安全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离不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安全人才队伍。在开展安全生产体系化、流程化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建强人才队伍、发挥人才作用,全方位提升安全防控能力。一是建强顶层安全专家智库,为行业安全管理决策、安全体系规划、安全技术服务等提供支撑。二是建强安全管理队伍,将具有系统思维和体系化推动能力的干部充实到安全管理队伍中,强化管理措施落实落地。三是建强安全技术研究队伍,强化安全技术研究力量。四是建强安全技术蓝军队伍,建立多专业领域的“博士蓝军”,寻求差异化解决方案,锻炼精锐力量,厚植人才基础,促进安全管理与技术融合提升。
勇毅笃行向未来,安全发展永相伴。在集团公司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气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集聚行业内外合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集团公司,有力支撑国防建设和世界一流军队建设,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